藝術成就
教育經歷
周善祥(Kit
Armstrong)1992年生于洛杉磯,五歲時開始作曲,之后學習鋼琴。周善祥從13歲起,隨阿爾弗拉德·布倫德爾學習。布倫德爾不斷給予他良師益友般的影響,他認為周善祥的鋼琴“能充分詮釋,也了解鋼琴作品的涵義,演繹清新可喜不落俗套,情感豐富而且充滿睿智,能力遠遠超過其實際年齡?!?
兩位藝術家之間非同尋常的關系,在馬克·基德爾導演的紀錄片《讓琴凳燃燒》得到全面記述。
演出足跡
他的足跡遍及維也納金色大廳、阿姆斯特朗皇家音樂廳、皇家節日音樂廳、倫敦維格默音樂廳、柏林愛樂音樂廳、漢堡音樂廳、科隆愛樂音樂廳、東京NHK音樂廳、布魯塞爾美藝宮。合作過的著名指揮家如里卡多·夏伊(Riccardo Chailly)、克利斯托夫·馮·多納伊(Christoph von Dohnányi)、曼弗雷德·霍內克(Manfred Honeck)、長野?。?span lang="EN-US">Kent Nagano)、喬納森·諾特(Jonathan Nott)、艾薩-佩卡·薩隆恩(Esa-Pekka Salonen)和羅賓·提洽蒂(Robin Ticcati)。
2016/17樂季,他曾舉辦過眾多備受關注的音樂會,如在圣馬丁學院與科隆愛樂樂團合作的音樂會、2016年11月與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和克里斯蒂安·提勒曼(Christian Thielemann)在東京三得利音樂廳合作首演之后,周善祥還到訪過布魯塞爾美藝宮和漢堡易北音樂廳。他在琉森鋼琴音樂節上的獨奏會為其職業生涯的里程碑。周善祥于2017年4月重返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由奧莫·梅爾·威爾伯(Omer Meir Wellber)執棒。
周善祥一直是一位相當活躍的音樂家,除了獨奏會和樂團音樂會之外,他還與小提琴家安德烈·比洛(Andrej Bielow)和大提琴家阿德里安·布倫德爾(Adrian Brendel)合作定期舉辦三重奏音樂會。最近,他還開始嘗試與歌唱家展開一系列合作。
周善祥曾受邀為萊比錫格萬特豪斯管弦樂團和溫特圖爾音樂學院作曲。法蘭克福巴赫音樂會邀請周善祥為其創作單簧管協奏曲,指揮家保羅·梅耶(Paul Meyer)和蘇黎世室內交響樂團合作首演于法蘭克福老歌劇院。
唱片出版
索尼古典為周善祥在2013年9月出版了其首張獨奏專輯。他創作的《B-A-C-H幻想曲》、巴赫《圣詠前奏曲》和《第一帕提塔》和里蓋蒂的《萊切卡組曲》乃是其無暇的演奏技巧和樂感的例證,他的巴赫《眾贊前奏曲》得到了廣泛關注。德國RBB文化廣播評論到“這是一張全世界都期待已久的專輯”,同時北德文化廣播也稱其為“這是一張充滿情感的專輯”。他的第二張獨奏專輯《交響美景》于2015年11月出版,展示了弗蘭茲·李斯特音樂上的豐富性。
周善祥的鋼琴三重奏專輯《別笑啦,我們在排練呢!》由GENUIN唱片出版發行。他的作曲作品由皮特斯出版社發行。
藝術榮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周善祥在作曲方面展現出的才華,他的作品令人過耳不忘。他獲獎眾多,包括六次由ASCAP基金會頒發的莫頓·古爾德青年作曲家獎,ASCAP基金會夏洛特·V·卑爾根獎學金。后者是獎勵他2007年創作的《蓬頭垢面:為中提琴和鋼琴而作》。
周善祥還在2010年獲得過石荷州音樂節的“倫納德伯恩斯坦獎”。2014年,在梅克倫堡音樂節榮獲WEMAG獨奏獎。
媒體評論
“我非常高興為大家介紹周善祥,一個極其出色的天才音樂家。他的音樂領悟力和專注力,他耳朵對和聲的聽辨力,還有他手指的控制力和敏感度,從任何標準來看都是非凡的,他的記憶力也十分驚人。這位鋼琴家能充分詮釋,也了解鋼琴作品的涵義,演繹清新可喜不落俗套,情感豐富而且充滿睿智,能力遠遠超過其實際年齡。此外,他還是一個有才華的作曲家,一個備受贊許的數學家,和一個親切而謙遜的年輕人。周善祥已經成功舉辦過一些音樂會,并與樂團有過合作?,F在,正是他開始走上職業生涯的重要時機。很多機會逐漸出現,這將帶領他走向事業的高峰?!?/font>——阿爾弗雷德?布倫德爾 鋼琴家(2007)
“對于這位富于動感的英籍臺灣鋼琴家、作曲家,“神童”這個稱呼似乎不足以形容他的杰出:在皇家音樂學院見到他時,他只有13歲,我明白了為什么他的導師說他是個天才。他在演奏貝多芬時已然是一位大師,而同時他還在業余時間取得了一個數學學位。他創作的作品像他設計的折紙一樣復雜:他所做的所有事都體現出他清晰的思路,及活躍的智力?!?/font>——邁克爾教會《經濟學家:智能生活》(2010)
“周善祥不僅能演奏出巴赫三部創意曲的主題、變奏,以及每個聲部之間的聯系,他還能夠喚醒其中包含的大量情緒。他表現出了戲劇性的音樂線條,并演奏出歌唱性的旋律?!募夹g如此嫻熟,仿佛在鋼琴上一個單音都可以表現出漸強及漸弱。”——托馬斯K表桑頓 《國際音樂網》(2009)
“周善祥先生無疑是一個奇跡……他最出色的地方就是擁有一對能夠感受音樂色彩、和諧和風格的耳朵?!?/font>——阿倫·柯茲寧 《紐約時報》(2004)
“他看起來像一個孩子,但彈起琴來卻像一位大師……他對音樂的思考使他難以置信的成熟。他在古典音樂中發現的事物,我到70歲時都還沒有發現?!?/font>——克勞德?弗蘭克 鋼琴家(2005)
“周善祥不是普通的天才……他在音樂上的才能,以及當他接觸到新的概念時表現出的從容,不由得讓人稱之為‘近代莫扎特’?!?/font>——彼得·多布林 《費城問詢報》(2005)
“他的首次演出引起轟動……而這一次不僅是轟動,他正在成為一位完美的藝術家,或者也許已經成為……他的熱情給我留下了印象里最難忘的一場音樂會。毫無疑問,有一天我會說‘我在周善祥13歲時聽過他的演奏’。”——基思·克萊特曼 斯坦福大學 (2005)
“我從未見過這個年紀就有如此天賦和才能的人……周善祥演奏出美妙的音樂,也顯示出過人的智力與音樂才華?!?span lang="EN-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