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一一位享譽世界的出生在伊朗的指揮家
? 指揮過柏林愛樂等多達120 多支交響樂團
? 獲法國貝桑松國際青年指揮大賽中金獎、日內瓦指揮比賽銀獎
? 被授予尊貴的“德沃夏克獎章”
? 捷克愛樂樂團終身客座指揮
藝術成就
拉赫巴里受到傳奇指揮大師卡拉揚的關注,并受邀指揮柏林愛樂樂團。在與這支樂團的首次合作大獲成功之后,他又在1980、1982 與1984 年連續多次與其合作。卡拉揚還在1980 年邀請拉赫巴里擔任其在薩爾茨堡復活節音樂節期間的助手。
1985 年拉赫巴里成為捷克愛樂樂團終身客座指揮。同樣從1985 年起,拉赫巴里擔任比利時廣播電視管弦樂團(BRTN)的首席客座指揮,并于1988 年至1996 年間擔任了這支樂團的首席指揮。正是在這期間,他指揮這支樂團錄制的歌劇、當代音樂與合唱作品的唱片為他贏得了聲譽。1997 年至1999 年,拉赫巴里出任克羅地亞薩格勒布愛樂樂團和捷克室內樂團的首席指揮。2000 年,他移居南西班牙,受聘于西班牙馬拉加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兼音樂總監直至2004 年。2004 年其率領馬拉加交響樂團在德國慕尼黑、腓特烈港、杜塞爾多夫、雷根斯堡、科隆、布倫瑞克等地巡演,獲得極大成功,媒體好評如潮。2005 年,拉赫巴里大師接受祖國伊朗的邀請,成為德黑蘭交響樂團的終身指揮。他的回歸,以及時隔30 年后再度在伊朗上演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是近30 年來伊朗樂壇最具影響力的事件。并且,大師拉赫巴里在過去的幾年里更集中在以作曲家的身份創作新曲子加入到他的常備節目中(《我的母親波斯》交響詩和其他更多的曲目)。
拉赫巴里與來自克羅地亞的小提琴家妻子一共育有五個子女。具有新文藝復興氣質的他,對美術也熱愛有加,他曾為國際樂壇幾位名人繪制過肖像畫,也為其維也納城外的居所做過大量設計。
演出足跡
初期的輝煌讓拉赫巴里的指揮事業扶搖直上。迄今為止,他合作過的交響樂團多達120 多個,且大多都是世界著名的歌劇團、國家級以及世界級的樂團,如瑞士羅德曼管弦樂團、法國國家交響樂團、捷克愛樂樂團、德國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德國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日本NHK 交響樂團、柏林愛樂樂團、荷蘭鹿特丹愛樂樂團、瑞典斯德哥爾摩愛樂樂團、瑞士蘇黎世音樂廳管弦樂團、德國柏林交響樂團、意大利西西里交響樂團、西班牙巴塞羅那城市交響樂團、捷克布拉格交響樂團、新西蘭交響樂團、英國國家歌劇院等。
唱片出版
拉赫巴里錄制的CD 超過150 張,其中一些是為DISCOVER、NAXOS、POLYGRAM 等唱片公司錄制的。而他錄制的威爾第和普契尼的歌劇則為他贏得了國際贊譽。1992 年,拉赫巴里創建科赫探索國際公司并擔任首席音樂總監,通過該組織探尋有才華的青年獨奏家和樂團,協助他們錄制唱片,并走向國際樂壇。
1997 年,拉赫巴里從奧地利、比利時、法國、德國、荷蘭、西班牙、瑞典、瑞士和美國召集了60 位伊朗音樂家,齊聚奧地利布雷根茨,成立了波斯國際愛樂樂團。在科赫國際公司的指導下,樂團錄制了幾首與東方有關的作品,包括里姆斯基·柯薩科夫的《天方夜譚組曲》、阿拉姆·哈恰圖良的小提琴協奏曲、以及拉赫巴里本人在19 歲創作的《諾赫可汗》。
藝術榮譽
拉赫巴里在其早年的指揮生涯中曾在多項主流賽事中獲獎,其中包括1977 年他在久負盛名的法國貝桑松國際青年指揮大賽中獲得了金獎,隨后在日內瓦指揮比賽中獲得了銀獎。1985 年拉赫巴里成為捷克愛樂樂團終身客座指揮,并被授予尊貴的“德沃夏克獎章”,以表彰其為捷克愛樂樂團所做出的杰出貢獻。由于他與比利時廣播電視管弦樂團(BRTN)合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比利時作曲家協會向他頒發了“賦格獎”。2003 年拉赫巴里獲得了西班牙馬拉加市為其頒發的“杰出藝術成就”榮譽獎。
教育經歷
亞歷山大·拉赫巴里出生于伊朗德黑蘭,在維也納師從哥特弗里德·馮·埃內姆、漢斯·施瓦洛夫斯基和卡爾·奧斯特里赫爾。他在年僅24 歲時就重返伊朗,被任命為德黑蘭音樂學院的院長,并在他祖國的文化發展事業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